《断舍离》读后感
2013年6月,《断舍离》在中国出版,在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,即使没看过这本书,相信大家对“断舍离”也不会陌生,多少能说出个几句来,那么,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其他的特别之处呢?
断舍离的根本也就在于,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,察觉当下情绪,弄清生活方向,有离才有断、有断才能舍。山下英子在书中写到,对物品都无法做出选择的人,往往也对人生无所适从,难以摆脱情感和心灵的枷锁。哈佛商学院在经过多年发现,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,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,而不幸的人们,通常在凌乱肮脏中,结论就是,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,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。
收拾日常物品,作为断舍离的一部分,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开端。从家里的衣柜、抽屉开始,有意识的进行改变,断舍离的更高目标,从精挑细选开始,发挥物品的功效到极致。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动态。当下你自己最需要什么,其他无关的都走开,不要占用自己的“空间”,书只是一个思想,人的行动才重要,断舍离这件事情,要持续做才有价值。
在本书中我学到了精髓。物品要为人服务,而不是人为物品服务,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,在这样的过程中,就不需要收拾了。
断:购物时三思而后行,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,只添置必须的物品。
舍:收拾没用的破烂儿,卖掉、赠送物品,缩小喜好范围。
离:脱离执念,了解自己,爱上自己,心情愉悅。
一边看书,我一边也在对照自己对物品的态度,脑海里闪过那些堆砌经年、闲置许久却总是不被处理的物品,也想起了好多从来不用但却一直被认为是“不能弃”“不舍弃”“不敢弃”“不愿弃”的东西,也是时候该“断舍离”。
有时候你会发现,幸福有时候并不是累积形成,而是要通过割舍获得,有时候断舍离并不是简单的抛弃,相反是一种勇敢的选择,在你舍弃之后,更加珍惜被你亲手留下的人和物,重新认识自己,肯定自己,从而过上快乐的生活。